华图网校网络课程

当前位置:网校排名 > 华图网校网络课程>2011年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之农业大学农村生源减少

2011年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之农业大学农村生源减少

来源:华图网校网络课程 时间:2011-10-13

2011年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之农业大学农村生源减少
华图教育 杨洁
事件概述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主任周旭峰说,近年来,中国农大农村户籍学生比例一直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而今年为28.26%,比2010年减少了5.98个百分点,近十年来首次跌破三成。
  不仅是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多家农业类院校中,近年来农村生源比例也持续下滑,出现农村学生“上不来”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思考和争鸣。
相关评论
《新华视点》:寒门果真难出贵子?——透视农业大学农村生源比例减少
近日,随着我国大学陆续开学,一些人发现今年不少农业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下滑。担负着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农业大学中,本应具有天然竞争优势的农村学生为何“上不来”?是教育不公还是正常现象?为确保社会各阶层纵向顺畅流动,能否让落后者先跑?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一些农业院校教师和学生表示,由于大学费用较高、就业“轻能力重关系”等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生源不仅“上不来”,而且“待不住”“下不去”。
  ——“待不住”。相对于农民的收入,目前大学收费过高,因此一些农村学生即便考上大学也难以负担高额学费。来自山东茌平农村一位在读大学生说,他每年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各种费用约为1.5万元,父母辛苦耕种10亩土地年收入仅1万元。哪怕不吃不喝也无法支付这些费用,因此过重的经济负担常常让他萌生退学的念头。
——“下不去”。有专家指出,现在大学生就业更多的是“拼爹”、拼社会关系。城市学生,富裕、权贵阶层子弟占据了福利待遇较好的行业和工作,而农村考生甚至上了重点大学也无法获得理想的工作,导致“大学毕业即失业”。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青岛九中教师姜晓慧认为,目前,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了大多数名师、名校等优质教育资源,而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则相对稀缺。城市学生不仅可以上“名校”,还能够参加各种辅导班、特长班,享受多种加分政策,而这些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却遥不可及。“城里孩上辅导班,农村娃玩泥巴”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因此,部分农村学生没有享受公平教育权利,这导致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难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还有专家认为,众多大学地处城市,在招生时不可避免地将更多名额分配给了当地,而地处偏远的农村考生获取的入学名额较少,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因此出现国内多所大学包括农业大学农村生源比例减少。
不过,也有专家对此并不认同。“农村学生上农业大学比例减少是因为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了农村人口及农村总体生源减少。不仅是农业大学,其他学校的农村生源比例也一样会减少。”山东大学教授王忠武认为,当下部分农业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下降并不异常。
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比2000年提高13.46个百分点,比1978提高31.8个百分点。
周旭峰说,目前统计农村生源主要依据是户籍信息,不过有些农村户籍学生不一定在农村中学读书,而在农村中学读书的学生中也有很多是非农户籍。因此,简单地以户籍来判定农村考生比例减少是不准确的。
此外,周旭峰还认为,越是农村的学生对涉农专业越敏感,对报考农业大学越有顾虑。因为在很多农村学生看来,考大学是为跳出农村。虽然农科专业就业率很好,但许多农村考生对农业大学并不“感冒”。
社会“板结”如何避免?
有关专家认为,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在上学、就业等方面处于劣势,“寒门难出贵子”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任之继续发展,社会各阶层纵向的正常流动将停滞,从而失去前进与创新的活力。因此,有关部门应出台多种措施,给予农村学生多方面支持,让落后者先跑,确保农村学生“上得来”“待得住”“下得去”,避免社会“板结”。
——在农村地区率先实行12年义务教育。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王文章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财力充足,应在农村率先实行从小学至高中的12年义务教育。这样既可以巩固农村高中的入学率,向大学输送更多合格的农村学生,又能逐步消除城乡教育不公,遏制部分大学农村学生比例逐年下滑趋势。
——高校招生名额应适当向农村倾斜。青岛九中教师姜晓慧说,目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多集中于发达地区、大城市。一些大学在城市投放了大量的名额,而农村及不发达地区招生的名额很少。未来大学招生政策应适当进行调整,将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倾斜,以招收更多的农村学生到大学就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减免涉农专业学费,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生的经济支持力度。有专家指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资助体系,包括“奖、助、减、免、贷”等多种形式。下一步,可减免涉农专业大学生的全部或部分学费,并发放生活补助或奖学金,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生的经济支持力度,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给予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更多就业扶持。中国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洋认为,应加强对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支持。如政府承担全部或部分费用对就业困难的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或者开展优秀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的推介活动,引导整个社会关注个体的能力和素质,促进就业过程中信息的公开,纠正“找工作就是拼爹、拼关系”等不良风气。
模拟题
农业大学本应该农村生源更多些,但是今年的比例数据进一步下降,生源占不到三成。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参考解析
从整体来看,农业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下降是现在大学农 村生源下降的一个缩影。但是由于农业大学的专业、服务对象等的设置,农业大学的问题更值得我们重视。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考农村考生的减少。一是由于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很多农村当地的学校学生越来越少;二是非常多的农村学生通过寄宿制、跟随务工父母等方式来到城市上学参加高考;三是很多农村考生因为各种原因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放弃高考。源头人数的减少直接导致大学农村生源的下降。
第二,教育资源的聚集性导致资源分配不平衡。现在各种优秀的教育资源如师资、设备、辅导等等都向城市集中,越是偏远的山区、农村教育资源越匮乏。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农村高考生和城市高考生之间的差异,进而在高考分数、录取比例上有所体现。
第三,经济因素、就业因素导致很多农村学生放弃就读大学。尤其是一些非重点类的农业大学,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读费用却居高不下。在这种形势下很多农家子弟望而生畏,放弃录取机会。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有以下措施可以遏制农村生源比例下降的速度。
首先,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均衡,让农村孩子能够和城镇孩子得到一样的学校教育。在教师、设备等方面应更向农村倾斜,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其次,从大学的方面看,一是由于很多大学地处城市,在发达地区、大城市投放的录取治标比例过高。要减少在发达地区的招生规模,把多余的招生数量投放给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二是推行真正意义自主招生,对学校实行进一步的、甚至完全的自主招生,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校正农村家庭与城市家庭的孩子进行竞争的时候所处的教育环境的劣势。
  最后,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永远不应该被时代所摒弃。农村学生上升的渠道越来越窄,这本身就是社会的不均衡,可能导致很多问题。所以经济的发展之后要确保分配的公平,确保制度的完善,加大对农村孩子的助学支持、就业帮助,让“拼爹”、“零就业”等词汇成为历史。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 试网上辅导课程
课程名程 教师 课时 试听 购买
套餐A 华图资深老师 159 试听 2980元
套餐B 华图资深老师 117 试听 1680元
名师模块班 华图资深老师 99 试听 2480元
基础精讲班 华图资深老师 58 试听 1280元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辅 导方案,点击进入

 华图网校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 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广西
内蒙古 西藏 新疆 宁夏
 更多公务员 考试网上辅导方案,点击进入

文章来源:华图网校网络课程

亲爱的学员
欢迎光临华图网校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