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初一的时候,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总是对我们强调说,“英语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把英语学好。”但是我当时并不理解这种重要性的原因何在。想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我那么拼命地学习英语,只不过是出于小孩子的一种很简单的虚荣心……努力使自己各门课的总分最高,年级排名最好,以此维持老师们给予的偏爱。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对于我今天的工作和学习会有怎样的帮助。
后来,我才通过自己的经历慢慢意识到,英语对于我们中国人的重要性,来源于它作为一门工具的有用性。打个比方来说,对我们而言,如果把能够熟练地运用中文看做是正常的肉眼,那么,同时熟练地掌握英文的能力可以看做是一架望远镜,它帮助你看得更远,实质上相当于给你提供了一个更高、更广阔的观景台。
我个人的看法是,英语作为一门工具的有用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能够熟练地阅读英文著作可以拓展视野、陶冶情操;第二,熟练地听说英文对于搜集信息、沟通思想、拓展网络都很有必要。
以上给你提到的两点,我有一点点切身体会,这里不妨跟你唠叨一下。
我在国内读大二大三的时候,曾经读过一些中译本的经济学经典,诸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和税收原理》、凯恩斯的《通论》。很不幸的是,书中很多翻译成中文的段落对我这种反应比较迟钝的学生来说,读起来极其晦涩难懂。不少段落我压根就不明白它们的中文意思,更别说由译文来推测原著作者想要表达的英文原意了。就这样,只好一边读,一边朝前跳呀跳呀。后来,我到了美国以后,才有机会在图书馆找到这些书的英文版本,总算读明白作者在说些什么了,也才理解为什么这些书可以当之无愧地被列为该领域必读的经典。我个人偏爱英文原著而不是中译本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通过阅读和反思,感觉像是作者从早已逝去的黑暗时光里飞回来,一边淋漓尽致地向我展示他的论证和结论,一边又和我一起激烈地争论。而读中译本,始终感觉像是在啃别人已经啃过的骨头,食之无味,弃之不忍。
对于那些尚且没有中文翻译本,但是我又很想读这些书本和刊物的时候,英文阅读能力就显得尤其不可缺少。比如说,读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和税收原理》,我很仰慕作者在书中展示出来的天才的思辨能力,自然而然地,急切地想尽可能多地了解关于李嘉图的生平和李嘉图的其他著作。这样,我便去阅读李嘉图的英文传记、李嘉图和他的朋友们(例如马尔萨斯和詹姆斯•米尔)的通信集,以及李嘉图的其他几本不那么为后人熟知的原著(例如《论农业保护》、《马尔萨斯的政治经济原理备注》)。通过阅读李嘉图的英文传记,我发现李嘉图作为一个出色的经济学家,还是一位稳操胜券的投资者和富可敌国的银行家。这样,我自然想要了解他在金融市场运用的分析方法、他的主要交易策略,以及他的银行产业的主要运营状况。你可以想一下,假如不能阅读英文资料的话,我根本找不到其他有效的办法来满足我自己这种强烈的好奇心。正因为我今天能够像运用母语一样运用英文,我在巨大的图书馆里面才得以自由自在地搜索和给自己解惑。
正如你所知道的,和我们一直引以为荣的中华文明一样,西方文明史上也产生过无数奇珍异宝。你若想到那片陌生地带沐浴异域传来的智慧之光,你需要准备一张特殊的门票——那便是英文阅读的能力。希腊文和拉丁文书写的经典被一代又一代西方学者近乎完美地用现代英文翻译过来,今天,那些文字读起来仍然震撼人心。
英文对于拓展个人社交网络的必要性,对于大多数成年中国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但是你尚未涉世,这里,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举例子给你解释一下。
2004年国际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的时候,我碰巧有机会去大会会场做一星期的志愿者。到会的嘉宾除了学术界的一些知名的教授(比如说蒙代尔),还有各大国际性金融机构的总裁(CEO)或首席财务官(CFO),或全球合伙人(Global Partner)或管理董事(Managing Director),或某些国家的前任财长。我正是通过这次机会认识花旗银行的全球总裁、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的首席财务官、阿根廷前任财长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行长。虽然阿根廷的前财长不是美国人,松下是日本人,他们都在美国接受过博士教育,都讲一口非常流畅的英文。我通过大会日程表和贵宾客房簿,查到每一位我想要结识的嘉宾的电话号码和房间号码,然后在他们的非会议时间给他们打电话自我介绍,顺便问一下能否约个时间去找他们讨论十五到二十分钟。出乎我的预料之外,几位都高兴地问我是否愿意在他们的早餐时间或者午休时间过去小坐。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可能是我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才让他们没有忍心把我的恳求直接拒绝掉。真实的原因我到现在仍然不知道。半个月后,我拿到两个我觉得非常不错的实习机会。它们实质上都是通过这些面谈最终促成的。这个时候,我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发现,在英语听说方面所花费的工夫的确没有白费,至少它使我有能力避免错过当时垂天而降的机遇。
关于英语有用性的最后一点补充原因:如果你对某一领域的某些问题有独特创新的分析和看法,如果你能用英文把它发表出来,全世界的同行和更多后世的人便会有更大的概率读到你的文章、理解你的思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你便不再是一个“孤单”的人了。其他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后人便有可能站在你打下的基础上走得更远。你会发现自己光荣地加入了一列队伍,这列队伍里面行走的是那些通过自己的工作,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新知识昀发现和传承的人们。最后这一点,是绝大多数的人可能一生都用不到的“英文的用处”。但是你现在还很年轻,又求上进,所以我大体给你提一下,或许也不是没有意义的。
总而言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把英文学好了,对你可能不会有多少坏处的。
文章来源:环球雅思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