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春之后,公务员医疗保障改革再度引发公众关注。1998年12月,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费医疗改革。此前,我国公务员系统一直游离于“医疗保险”之外,他们所享有的是公费医疗待遇。如今,包括河南在内,全国已有80%地方政府完全取消公费医疗。长期以来,因其丰厚的福利待遇,公务员成为大学生报考的首选。相关人士认为,如果要让公务员热降下来,就应该以公费医疗改革为契机,逐步推进养老等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取消一些领域的福利特权,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东方今报记者殷晓章/文图
北京新政
在北京市某单位上班的乔新国,十几年来一直享着公费医疗待遇。 但是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乔新国和企业员工一样,被纳入职工医疗保险。 乔新国公费医疗待遇的取消,来自北京市的一项新政。这项新政波及的范围较大,涵盖了市属公务员、事业单位、公立医院、高校教职工等22万人。 乔新国了解到,公费医疗人员并入职工医保后,缴费比例和报销待遇都和目前的职工医保一致,但与职工医保不同的是,公费医疗人员还可享受补充医疗保险。 其他的变化还有,取消公费医疗前,乔新国需持公费医疗证和就诊卡到一家医院看病。参加医保后,他可到北京市十几家医院看病。 其实,早在10年前,河南就已涉足公费医疗改革“深水区”。 据了解,1999年5月13日,省政府下发的《河南省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全省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必须按月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2001年12月1日,省直职工医保制度改革的启动,标志着我省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公费弊端
公费医疗改革,是破冰之举。而河南的较早发力,则来自国家层面的政策设计。 公费医疗制度,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目前来看,一些体制性弊端加大了政府的负担,也加剧了社会不公。 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职工医疗费用为27亿元,1997年增加到774亿元,增长了28倍,年递增约19%,而同期财政收入只增长了6.6倍,年递增约11%。 从1998年12月份开始,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要求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全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公务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享受医疗补助政策。 2001年10月,河南省政府出台了省直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标准和省直职工大额医疗费补充保险暂行办法。 河南省社会医疗保险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以前,企业职工享受的是劳保医疗,若企业效益不好,职工看病就报销难,现在可以随时看病随时报销,他们受益最大。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崔书克认为,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后,不但对定点医院是一种有效的监督,也让患者报销更加方便。
医改的“尾巴”
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决定》说,到1999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作要基本完成。
截止到2012年1月1日,河南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完全取消了公费医疗。从此以后,这些地方的公费医疗人员和企业员工一样,手拿医疗卡到医院就医、报销。 但山东、广东、江西、湖北等7地步履缓慢,尚未完全取消公费医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全国启动医疗改革后,企业单位率先完成改革,全员纳入医保,事业单位改革也随之启动。由于牵涉多方复杂利益,省直和省会城市市属公务员纳入医保,被置于最后一位。 毕竟,公费医疗改革,牵涉面广,触动了一些阶层的利益,必然会出现阻力。一些地方之所以会留下的“硬骨头”,便是例证。 自2010年始,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要加速公费医疗改革,逐步将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医疗保障纳入医保统筹管理。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不得不加速推动。 在公平与速度之间如何选择?各地做法不同。内蒙古、安徽、青海等省区的公务员在参加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还享受公务员医疗补助。在医保报销上,公务员住院要比职工住院自掏腰包部分少。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认为,医改的关键在于是否要市场化?归根到底,要改革公立医疗体系的人事制度,给民营医疗产业一个真正的空间。
待遇诱惑
2010年,取得硕士文凭的李贺参加了江苏省的公务员考试,他报考的单位是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贺之所以将公务员视为理想职业,其看重的是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尤其是公务员享受的养老金、公积金,以及各种补贴、带薪年假等福利待遇,对他更具有诱惑性。 2003年,有“国考”之称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考试,共有87000名符合条件的报考者,录用人数为5400名,淘汰率为93.8%。到了2010年,审核通过的报考人数激增到了136万,是7年前的15.6倍,淘汰率达到了98.8%。 2011年4月份,国家统计局专项调查显示,被访者普遍认为,福利待遇好是报考公务员的首要原因。有人笑称:考上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被称为“金饭碗”,直辖市省级公务员是“银饭碗”,地市级是“铜饭碗”,乡镇街道一级是“铁饭碗”。 有一些单位虽然不是党政机关,但是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拥有一定的垄断性资源,有些职位虽然不能纳入公务员的正规编制,一些大学生也趋之若鹜。 在1月12日举行的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谈到公务员热时坦诚,公务员工作特点是职业较为稳定,职业声望较好,福利待遇相对也比较好,这也是众多报名者选择的一个原因。
养老坚冰
公务员热的背后,反映的是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体现特别明显的不是医保领域而是养老领域。 现在,我国虽然建立了企业养老保障制度,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依然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形成了所谓“双轨制”。在“双轨制”养老模式之下,从企业退休和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养老金相差数倍。 2008年2月29日,国务院召开会议,确定在上海、广东等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等。但因阻力太大而中途夭折。 2011年“两会”期间,改革养老“双轨制”成为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当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2011年要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保部也就此做出回应,表示将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时隔一年,改革时间表尚无发布迹象。 华图教育集团河南分校是河南公务员、招警考试等考前培训领域规模较大的一个培训基地,该校校长魏华刚介绍,目前,每年仅在他们学校参加考前培训的报考公务员者,已多达万名,且还呈上升趋势。他认为,公务员取消公费医疗并入医疗保险,只是铲除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只有真正实现了全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务员热才会慢慢降下来。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公务员热也不仅仅是福利待遇这一个因素引发的,其背后涉及整个社会的分配体制和价值取向等宏大命题,也远非一项改革所能彻底改变。
文章来源:华图网校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