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儿童关爱发展中心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的天使,然而不是每个天使都是完美的,在此过程中将碰见自闭症研究方法 ,不妨跟着小编来看看这其中14种有效的自闭症干预手段,2020年度盘点:自闭症领域研究突破!,一个高功能自闭症教授告诉我们,为什么人类不能消灭自闭症,关于自闭症的10个常见误解,孤独症的门槛被降低了吗?,研究课题,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方法,途经和研究成果各是什么含义?,线粒体缺陷与自闭症有关系吗?,自闭证怎样去治疗...?? 的奥秘。

1.14种有效的自闭症干预手段

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孤独症)后,面对这只即将吞噬孩子和家庭的洪水猛兽,有许多家长像“大海捞针”一样的搜寻相关资料?也有许多家长被一些错误的言论误导,导致延误孩子的治疗?“神奇”的自闭症干预疗法我曾经接触过一个自闭症(孤独症)孩子,他脸色蜡黄,瘦得让人心疼,体重至少比同龄人轻了5公斤,后来通过跟家长聊天了解到,这孩子正在进行“禁食疗法”,简单来说就是禁止孩子食用任何含有谷蛋白或者酪蛋白的食物,例如面食、饺子、蛋糕、面包等等。因为她听说自闭症(孤独症)孩子肠道菌落种类和数量与常人的不同,导致他们对于谷蛋白更容易出现难以消化的不耐受表现,并会因此产生暴躁、多动甚至出现攻击行为等。如果禁止孩子吃这些食物,就可以改善孩子暴躁等问题。我赶紧跟家长解释:“正常儿童也存在耐糖和耐蛋白的异常,这种异常非自闭症(孤独症)的特有现象,自闭症(孤独症)儿童中代谢异常比例偏高,但绝对不是全部。”进退维艰的情景一打开各个自闭症(孤独症)康复机构的网站,五花八门的治疗法就印入眼帘,螯合(排毒)疗法、颅骶骨治疗、鼠因子针、而且每一种都附有大幅改善,甚至被“治愈”儿童的故事,然而“希望”的背后,却是一个又一个悲剧的源头。只要听说有一个孩子进行某种速效疗法得到了神奇的进步,家长们就会像飞蛾一般奋不顾身扑火,一位妈妈说:“每次听说某种方法对孩子有效,你就会忍不住去试,因为你会觉得,如果不赶快尝试任何可能的帮助,你就是一个不尽职的父母。”而事实上某些个案的研究,往往只能是一个纯粹的,可能引发更多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那些严格的,有众多参与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才能作为评价某个治疗方法是否有效的证据。美国标准项目认证的14种有效的自闭症(孤独症)干预手段美国标准项目是什么呢?它是由美国自闭症(孤独症)家中心提出的,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家长、从业者和组织提供信息和资源,让他们能够明智地选择有效的干预措施。在2015年世界自闭症关注日这天,美国标准项目根据2007年至2012年在该领域进行的研究,发布了关于自闭症(孤独症)干预手段的新评论和分析。在针对22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干预方法中,有14个已经经过深入研究,并具备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效的成熟方法:●关键反应训练(Pivotal Response Training)●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 Package)●儿童综合行为疗法( Treatment for Young Children )●语言训练(表达) Language Training- ●示范法(Modeling)●自然情境教学法(Natural Teaching )●家长培训(Parent Training)●同侪(同伴)训练法(Peer Training Package )●时间表(Schedules)●脚本法(Scripting)●自我管理法(Self-)●社会技能训练(Social Skills Package )●以故事为基础的干预(Story-based )关键反应训练PRT下面想与家长们重点讲PRT这项干预手段。相信经常关注我文章的家长对于PRT这个术语一定不陌生,在我们的课堂中常常用到。PRT的理论基础是ABA, (相关阅读: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ABA?)在二十几年的实践中,PRT 又汲取了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情景教育方法的有关内容,它更强调孩子的兴趣和教学环境的情景化。PRT的课堂上,老师带着孩子从一对一的小房间里逐步发展到各种日常环境的活动中,也使用一些经过实证研究的动机教学流程,比如“让孩子选择”,“任务轮换”,“交替难易任务”,“奖励尝试”,“使用自然强化”等。例如我们在教孩子语言的时候,设置障碍“逼”孩子表达需求。孩子想要玩具车,将玩具车放在高一点,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当孩子指着玩具车或者看向它的时候,我们会辅助孩子说“车”,直到孩子能自己说出来。对孩子表达要求也是循序渐进哦,比如“车”-“玩车”-“我想玩车”。在适当的自然情景下捕捉机会。比如下课了孩子想出去,走到门前打不开门时,老师就会及时辅助孩子说“开门”或“帮忙开门”,这是一个表达愿望、要求的机会。所以我常常跟家长说:“我们的孩子从踏入中心到离开中心,他们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着训练”。另外PRT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环节——自然的强化物。例如孩子想要车,当他完成“我想要车”这个表达的时候,直接给他车,而不是奖励他一颗糖果。这样孩子就可以明确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关系,原来当我表达了需求的时候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了。PRT不仅适用于语言教学,还可以适用于其他领域,例如:社交、共同注意、认知等。PRT认为:只要训练了自闭症(孤独症)孩子的关键领域,其它的领域就会自然发展。我在从事这个行业近三十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令人惊奇的东西出来,那宣传的疗效是如此有诱惑,面对这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法,本来就不擅长科学研究的家长们选择一个治疗方法,并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实在太难了。今天与大家分享这篇文章,就是希望父母们找到合适的干预手段,真正帮助到孩子,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a

2.2021年度盘点:自闭症领域研究突破!

2021年就要过去了,虽然这一年很魔幻,但也是绝对会被人们记住的一年。在这个不为人所熟知的圈子里,自闭症科学家们依旧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年的精选研究,研究成果均来自于提供全面的新闻和自闭症研究进展分析的

3.一个高功能自闭症教授告诉我们,为什么人类不能消灭自闭症

本文由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坦普·葛兰汀(Temple Grandin)是科罗拉多州立的畜产学教授,畅销书作家,今年71岁。葛兰汀生于波士顿,在两岁时诊断出自闭症,直到四岁才开始说话。她在1970年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在1975年获得亚利桑那州立的动物学硕士学位,在1989年获得伊利诺伊动物学博士。1986年,葛兰汀出版了自传《The Autistic Brain》(自闭症的大脑),将自闭症患者的内心暴露在公众视野中,引起轰动。BBC 曾经制作过一套以她为题材的纪录片"The Woman Who Thinks Like A Cow”(像牛一样思考的女人)。HBO 根据她生平拍摄的电影《星星的孩子》(Temple Grandin)在2010年上映,获得了七项艾美奖。电影《星星的孩子》葛兰汀一直致力于自闭症的去妖魔化事业。我们一起来看看,葛兰汀讲述她是怎么看世界的,以及为什么世界需要自闭症。来源 纽约客等编译 七君到底什么是自闭症?自闭症是一个连续体,有些人自闭症的症状严重一些,一些人轻一些。有些自闭症患者的自闭症病情极为严重,他们完全无法说话,有些自闭症患者的病情没有那么严重,他们甚至可以成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一类自闭症患者叫做亚斯伯格症候群,也叫高功能自闭障碍,这是一种不那么严重的自闭症类型。要是拿今天的诊断标准来看,爱因斯坦、莫扎特、特斯拉可能都患有高功能自闭症。对于我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鼓励患有高功能自闭症的儿童变成像他们那样的人。这些人都有自闭症的一些症状:回避社交,对某一个领域异常专注。上排左起:托马斯·杰斐逊,米开朗基罗,牛顿;下排左起:爱因斯坦,达尔文,莫扎特。我来聊一聊作为一个高功能自闭症患者,我是怎么看世界的。我思考时用的不是语言,而是图像。自闭症患者的脑袋非常关注细节,而一般人的大脑更关注整体。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幅图是个9岁的自闭症儿童画的,他在画画时已经考虑到了透视。但是,大多数没有自闭症的同龄儿童在画画时并不会在意透视。在我读书的时候,我很擅长需要手工的课程,比如艺术课。可惜现在许多学校都取消了这样的课程。不过,正常的儿童用粘土做雕塑,我则是用自己的便便做雕塑,还曾把我的作品铺满整个房间。当我思考的时候,我的大脑里就像是在放电影,就像是图片版的谷歌一样。比如说到鞋子的时候,我脑中就会出现非常具体的50年代或60年代的鞋子。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并不认为我的思考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长大后我才发现别人并不是这样思考的。再来看看我的大脑。几年前我接受了大脑扫描。扫描结果显示,我的视觉皮层里有2道非常粗的连接,直径是普通人的2倍。许多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常常用初级视皮层(primary visual cortex)思考。和同年龄同性别的对照者(左)相比,葛兰汀的大脑(右)的视觉皮层的连接更强。高功能自闭症患者中,除了我这样的用视觉思考的人,还有其他两类不同的人。第二类高功能自闭症患者的特征就是喜欢研究事物的抽象模式,他们更喜欢数学和音乐,但是阅读能力不好。我不是这一类高功能自闭症,因为我的数学并不好,代数不好,三角函数和几何也没学过。第三类高功能自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很好,他们能像百科全书那样记住许多事,但是他们的绘画能力很差。整体而言,自闭症患者对感觉信号很敏感。我不喜欢戴着话筒,要戴话筒的话,我只能提前半个小时戴上适应。一些自闭症儿童对声音特别敏感,一些则不能看到某种颜色的光。说一下自闭症对我的动物学研究的影响。我研究的是牛等家畜。在研究牛的时候,我注意到了许多人没有关注的细节,比如能让牛惊慌失措的东西。许多人不知道,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子也会让牛感到害怕。在一个项目里,我的同事一开始没有意识到是旗子让牛群感到不安,所以本来还打算把整个牛棚拆了。70年代,我研究的是牛群在意哪些信息,那时人们以为我疯了,因为我发现篱笆上挂着的衣服会让牛害怕,阴影也会让牛害怕。图片化的思考方式对于我的一项工作——屠宰场的设计很重要。我可以在大脑里把整个屠宰场的细节过一遍,就好像戴着虚拟现实头盔思考一样。这可以帮助我发现哪些信息会让牛感到不安。动物在某种意义上和用图像思考的自闭症患者很像。比如,如果一匹马曾经被骑在自己身上的骑手虐待,它就不允许兽医骑它,因为它把站在地上的人和骑在自己身上的人看成2种不同的人。牛也是一样,站在地上的人和骑在牛身上的人对于它们来说是2种人。比如,这匹马很害怕黑色的牛仔帽,因为它曾经被一个戴着黑色牛仔帽的人虐待,但是它不害怕白色牛仔帽。所以你看,动物看世界的方式和自闭症患者有点像。我发现许多人没有自闭症患者才有的对问题分类的能力。比如某个仪器出了故障,许多人不能把问题拆分成“仪器本身的问题”和“使用者的问题”两类。让我倍感忧虑的是,自闭症的孩子们去哪儿了?我参加过很多自闭症相关的会议,见过许多聪明的极客自闭症儿童,但是他们对科学都没什么兴趣。这让我想起了我高中时的科学老师。再遇到 William Carlock 先生之前,我是个很顽皮的孩子,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Carlock 先生曾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一次在他的课上,他让我解决一个视错觉问题,吊起了我对科学胃口。许多在落后地区的高功能自闭症孩子没有机会见到这样的老师来点燃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很可惜。聊一聊我的社会能力。年轻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不是一个善于和人打交道的人,我要努力推销我的工作能力,而不是我自己。不管是我所在的社区,还是我上学的,我和那里的社交生活格格不入。我的所有社会联系就只是畜牧业的同事,或是对自闭症感兴趣的人。周五和周六的晚上我都是在写东西或者画画。我对事实感兴趣,我阅读的书籍大多数是关于科学和畜牧业的。我对那些人际关系复杂的小说毫无兴趣,因为我记不住里面发生的事件。但是科幻小说里的新科技,还有异域风情就不一样了,我读这些书的时候兴味盎然。在上学的时候我也渴望交朋友,我会对朋友死心塌地地忠诚。但是因为我说话和做事的方式,许多人会远离我。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和大家那么不同,我永远也理解不了为什么我融入不了集体。一些研究发现,社会性和认知能力似乎不能两全。如果大脑的认知能力很发达,社会性相关的脑回路就会受阻。看一下加州旧金山分校记忆与衰老研究中心的 Bruce Miller 做的一项研究。他研究的是额颞叶痴呆( dementia),也就是说患者的额颞叶受损,因此语言能力缺失。阿尔兹海默症(左)和额颞叶痴呆(右)主要受损的脑区。结果,有一个汽车音响的修理工在失去了语言能力后画出了下面这样的画。梵高也不是物理学家,但是他的名画“星空”对于涡流的观察和现代流体力学的统计模型惊人的相似。那么,应该怎样培养自闭症儿童呢?自闭症儿童的大脑的专注力特别强,喜欢专注在一样特定的事物上。在小的时候,我可以坐在沙滩上好几个小时观察沙子在我指缝间流淌。对我来说那就是迷你的喷水池。对我来说附近人就像透明的一样,就算身旁突然发出噪音我也不会从我的世界里抽离。所以,如果一个自闭症儿童喜欢车子,那么就用车子教他数学吧。用图形思考的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以后可以成为图形设计师、工业设计师;喜欢思考抽象模式的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可以去学数学、编程;文字类型的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可以成为记者和演员。我们的未来需要高功能自闭症患者。我们也需要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到学校里来点燃这些孩子的火花,如果谁用魔法让地球上所有的自闭症都消失,人类可能还在山洞口的篝火前踟蹰不前。第一个用石头制造枪头打猎的人,或许就是个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如果把自闭症从地球上消灭,或许就没有硅谷了,能源危机或许永远也不能解决了。不过瘾?关注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有趣的科普一网打尽!

4.关于自闭症的10个常见误解

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谨以本文开始重启这个孤独症相关的专栏。误解1:自闭症很罕见真实情况:很可能是当今患病率最高的儿童流行病。自闭症应该被称作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既包括了典型孤独症,也包括了不典型孤独症,又包括了阿斯伯格综合症、孤独症边缘、孤独症疑似等症状。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每68名美国儿童中有1名孤独症患者。英国、日本、韩国公布的数字更高于美国。我国至今尚无孤独症流行病学报道,上海地区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为千分之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儿童患病率更低,也有可能是我们医疗条件有限、导致大量自闭症孩子被当作发育迟缓、智障、精神问题、教养问题……埋没在社会中得不到治疗。误解2:自闭症是一种精神病真实情况: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在70年前,人们还不曾认知自闭症,大家把自闭症孩子当做“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直到1943年,美国医生Kanner首次报道并描述了自闭症患者,在当时,普遍认为是父母养育方式不当造成了自闭症的发生。20世纪60~70年代,Rutter研究指出,自闭症是一种躯体性的、与父母抚育方式无任何关联的发育障碍。20世纪80年代,从生物学领域探索孤独症的病因,并在临床症状的识别和临床诊断方面将自闭症与精神分裂症彻底分开,逐步认识到自闭症是一种在一定遗传因素作用下,受多种环境因子刺激导致的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通俗点说,自闭症患儿其实更类似残障儿童,只不过聋哑盲儿发生故障的是“硬件系统(耳鼻喉)”,而自闭症患儿发生故障的是“软件系统(大脑神经)”。误解3:我最近感觉很自闭,可能得了自闭症真实情况:自闭症是先天性的疾病,人们不可能因为心情不好而罹患自闭症。自闭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引起自闭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尚未报道过后天形成自闭症的案例。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因为iPad、iPhone先后问世,年轻父母习惯把手机扔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安静的玩一会”,有可能是过度滥用电子产品了,会损伤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尤其是对于3岁以下的低龄幼儿。儿科临床已经不乏因为儿童过度玩电子产品而发生类似自闭症患儿的问题行为(例如多动症),真是很可惜,原本非常健康的孩子,神经系统却像自闭症患儿一样,出现了损伤。你觉得自己患有自闭症?——暖星科普动画NO.1 (由微信公众号 暖星社区 提供)误解4:自闭症就是“这个人不想跟别人说话”真实情况:他们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道怎么说”。虽然大部分自闭症孩子都有语言障碍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说话的欲望。从根本上讲,他们是社会交往障碍。正常的小孩,从婴儿期就本能的知道用眼神与父母互动、用点头/摇头/手指来表达需求——虽然他们还没有语言;而这些,自闭症孩子都不会。在自闭症孩子眼里,父母或许和家具、电器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意识不到可以“和人沟通”,于是当他们逐渐长大本应牙牙学语的时候,也没有意识去学习这门沟通技能(自闭症孩子没有发音方面的器质性障碍),这才导致了他们的语言障碍。这些自闭症孩子可不是“高冷”、“懒得理你”,他们很可怜,心里也有喜怒哀乐恐惧各种情绪,但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需求。误解5:自闭症都不会说话真实情况:大部分自闭症患儿最终还是学会了语言,只是掌握语言的时间晚于正常儿童。据Cogn Behav Neurol 2009年的一项报告,他们对78个自闭症患儿进行了长达十数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72%的孩子在5-6岁掌握了语言,其余28%也在13岁之前学会了语言。当然,确有少数患儿在成年也无法说话,台湾方面的研究发现,这些患儿仍可通过学习打字等方式获得与外界沟通的能力。误解6:自闭症都是傻子/天才真实情况: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大家或许听说过一些天才型的自闭症患者,例如电影《雨人》的原型“活体百科全书”Kim Peek,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手绘上海全景的“人肉照相机”Stephen Wiltsbire,以及电影《自闭历程》的原型、知名动物学家Temple Grandin等,甚至有人认为爱因斯坦也可能是一位自闭症患者。他们会在机械、音乐、绘画中的某方面展现特殊的天分。他们的操作智商(PIQ)经常会大于言语智商(VIQ)。当然,即使是“天才”,这些自闭症患者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一个词叫“智障学者Savant Syndrome”来形容这群人——没错,谢耳朵就是一个典型的“智障学者”。误解7:自闭症患者是社会的负担真实情况:大部分患儿通过训练是可以做到生活自理、参加工作的。很多人看过《海洋天堂》,电影中,文章扮演的大福是一个成年自闭症患者,大福父亲患上肝癌,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父亲努力地教大福乘坐公交车、买东西、打扫卫生,父亲生活自理、维持生计。电影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除少数重度患者以外,大部分自闭症患者通过训练可以做到生活自理、劳动自给。而且,训练越早预后效果越好。针对自闭症患者的特殊特质,社会也可以提供一些适宜的岗位,例如,北京的一家图书馆,聘请了自闭症患者当管理员,自闭症患者往往有刻板遵守时间、喜欢整齐摆放物品等特点,所以在这家图书馆,没有读者敢在闭馆的时候拖延时间,这位特殊的管理员会准时关灯关门、整理环境。这样萌呆的自闭症患者有益社会,其价值好过一百个巧滑的芮成钢。误解8:自闭症孩子有暴力倾向真实情况:自闭症孩子本身没有暴力倾向。低龄孩子在一起玩,通常会因为不太能掌握力量分寸而弄疼、冲撞到对方。对于感觉神经异常,而且缺乏沟通能力的自闭症患儿来说,他们更可能造成这样的误会。例如,他们或许只是渴望与小朋友们玩耍,但不会用语言或者握手的肢体语言表达意图,伸手只是一抓,也许就抓痛对方。在培训机构里,如果碰到上述情况,老师们会耐心反复示范动作,让自闭症患儿理解、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不排除有些家长因为孩子生理缺陷产生补偿心理,过于宠溺孩子、以至于发生教养问题,造成孩子乱发脾气、打人/咬人,这些不良后果是多是教养造成的,即使健康孩子在不良教养下也同样会发生类似问题,并无证据自闭症患儿会增大暴力行为的概率。极少数重度自闭症儿童存在自残行为,医生可能会建议药物控制。误解9:自闭症不能上学真实情况:大部分自闭症孩子是可以进入正常学校就读的。在经过一定训练、获得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和基本的学习能力之后,部分自闭症患儿具有情绪控制、生活自理、沟通等基本能力,是可以进入正常学校就读的。误解10:与自闭症孩子同班会影响正常孩子学习真实情况:接受自闭症患儿同班就读也在是帮助自己孩子成长。台湾和香港在“融合教育”方面远远领先内地,长期的实践结果表明,融合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障碍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更有利于帮助“普通儿童与障碍儿童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已经很少出现排斥、抵制障碍儿童共同就读的情况。番外:我们可以为自闭症患者做什么?捐助:大多数自闭症患儿家庭的确面临很大经济压力,但他们几乎不会暴露自己的家庭隐私来获得捐助;如果您认识这样的家庭,不妨可以把家中的旧玩具、书籍捐赠给他们,可以约他们家一起带孩子周末去公园玩,可以给他们介绍一些在家兼职的工作机会(因为他们至少有一个家庭成员不得不放弃工作留在家里照看孩子),以及其它帮助。支持:如果您孩子所在的学校有自闭症患儿就读,请不要恐慌、抵制,宽容的谅解就是最大的支持。——————————本文可免费转载,但必须保持全文内容、不做删改,必须保留原作者、出处。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暖星社区 。本公众号由知乎知名专家、自闭症特教老师 李老西 提供专业顾问支持。

5.孤独症的门槛被降低了吗?

自从1943年孤独症首次被发现并阐述,其发病率不断飙升,但这种增长是有误导性的。有多少儿童患有“孤独症”?这一数字正在增长吗?自闭症开始流行了吗?自从1943年列昂·卡那(Leo Kanner)首次描述这种疾病以来,我们所做的是不是仅仅在精制它的定义,扩大它的范围,改变它的标准而已呢?1959年,我发现我的第一个孩子患有孤独症,那是将近60年前了。当时列昂·卡那是威斯康辛医的一名访问学者,而我是那里的医学生,所以我十分幸运地能够向他学习关于孤独症的知识。然后,在1962年,我在威斯康辛的温内巴戈精神健康研究所(Winnebago Mental Health Institute)创建了一个“儿童小组”,里面的孩子几乎都患有孤独症。就是在这个小组内我第一次遇到了学者症候群患者。在那个时候,关于孤独症发病率的问题就吸引了我。在1970年,我在《普通精神病学文献》(Archives of General )上,发表了美国的第一个关于小儿孤独症流行病学的研究。实际上,当时孤独症最可能会被诊断为儿童精神分裂症。当时,威斯康辛健康与公众服务部给了我一份名单,上面列出了从1962财年到1967财年所有经过评估和诊断被认为是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十二岁及以下的儿童,包括30个社区精神卫生与儿童指导诊所、四个州和县精神病院、三个收容所和教养所,儿童治疗中心、儿童诊断中心及几个的校医院。我在其中发现了280个孤独症病例,也就是说在威斯康辛,每10000个3-12岁的儿童中就有3.1个病例。有趣的是,1966年罗特(Lotter)在英国米德尔塞克斯郡( Middlesex)做的研究发现儿童中孤独症的患病率为4.8例/万人,这也验证了我的研究结果。需要承认的是这项研究有一些很严重的局限性,使得孤独症的发病率被人为调低了。但是,与2021年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报告(使用2014年的数据)中得到的每59名儿童中就有一例孤独症的患病率还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研究发现每10000名儿童中就有168名患有孤独症,而我在1970年的研究则发现只有3.1名。那么这两个数字到底哪个更接近真相呢?为什么这两个数字会相差如此之大呢?CDC的报告当时CDC报告出来时,它题目是这样的:“孤独症病例持续增加:如今每59个儿童就有1个患病”。但是,让我们再仔细读一下他们的报告。报告是基于2000年建立的一个主动监测系统,这个系统用于估计11个州内8岁以下儿童“孤独类”障碍(ASD)患病率。这一系统建立后,儿童孤独症(ASD)的患病率从2000-2002年期间的1例/150人,增长到2010-2012年的1例/68人,再到2014年的1例/59人。也就是说,从2000年到2012年的十二年间,孤独症的患病率翻了一倍还要多;而在2012年到2014年仅仅两年间就又增加了接近16%。这个结果很不合常理。短短十二年时间内,孤独症的患病率就从每150人一例增加到每59人一例?怪不得有些头条会提到“流行”这个词。这些数字可信吗?这个结果会不会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放宽确诊的条件并且扩大了孤独症的定义,从而使患病的标准一直变化呢?我认为就是这个原因。一些问题的存在,使人们对其中的研究方法提出质疑,并且对这些数字是否是真实的ASD(“孤独类”障碍)发病率产生怀疑。例如“教育性孤独症”,是由老师或者教育专家在教室里做出诊断;“医疗性孤独症”,是通过审查以往的医疗记录做出诊断。都不存在现场的评估。更让人起疑的是,根据报告中的数字,阿肯色州的患病率为1.31%,而在新泽西州则是2.93%,超过前者的两倍。同时威斯康辛州的患病率在2012年和2014年之间增长了31%,“孤独类”障碍在威斯康辛州的这种增长率可信吗?我认为不可信。从我作为一个研究“孤独症”超过60年的观察者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孤独障碍的病例数确实有所增加,但并没有到流行病的程度。例如,在威斯康辛州并没有两年间增长31%,而在美国也没有在过去十年内增长150%。这种增长根本就是不可信的。相反,这种“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放宽了孤独症严格的诊断标准。CDC的这个报告或许可以搞个大新闻,提高公众对孤独症的认知,增加保险范围或者有利于基金筹措,但是并没有对孤独症的实际发病率做出准确的评估。最近几家主要的心血管相关协会将高血压的定义从收缩压140/舒张压90改为130/80,结果美国的高血压患病率一下子增加了14个百分点,从32%增加到46%。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对孤独症的诊断必须要精确,这么做有很多原因。如果给患有其他学习障碍(例如阅读早慧或者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贴上孤独症或者“教育性孤独症”的标签,就会对这些家庭做出不必要的警示,结果导致错误的干预和教育安置,尤其是对于那些很早学会读书或者很晚学会讲话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错误更容易出现。就连“盲相”——有视力障碍的儿童做出重复的自我安慰动作比如摇摆——也会被误诊为孤独症。跟其他医学领域一样,治疗的第一步是要做出正确的诊断。不过我所关心的不只是这些。我认为孤独症不只是单个的失常,而是一系列的紊乱,就像智力迟钝或者痴呆代指一系列障碍而不是单一异常那样。而且我认为,总有一天我们会把孤独症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然后像用尿检或血检诊断苯丙酮尿症、用染色体检查诊断21三体综合征或者脆性X染色体那样,准确地区分孤独症的不同亚组。然而诊断做得越不准确、越宽泛,我们从日益异质性的被稀释的诊断群体中找出不同亚组的可能就越小。如今检查技术的激增,像代谢试验、酶学检查、成像、脑电波检查及染色体检查,让我们有把握以尿检、21三体综合征诊断和脆性X染色体诊断的准确度来诊断孤独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临床和实验上都应该实事求是。而如今评估美国孤独症患病率的方法就没有实事求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改变孤独症的诊断标准。有人跟我想法一致。本月《科学美国人》( American)上一篇题为“是时候停止仅仅贴一张孤独症标签了吗?”的文章里,西蒙·贝伦科汉写道:“反对仅仅贴一张单薄的自闭症标签的主要论据是这样的,亚型的分类可能会引导人们在理解孤独症的异质性的准确成因方面做出更大的科学进步,同时引导人们去了解什么样的人需要干预和支持,需要怎样的干预和支持。”我还要在亚型分类带来的可能性里加一条:对孤独症的预防。寻找一种可靠的一致的孤独症发病率调查方法的工作,在美国之外也在进行着。《通用临床医学杂志》(Univers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上的一篇2021年的文章显示,2012年孤独症的全球平均患病率为17/10000,也就是每588人中有一例;而所有的普遍意义上的发育障碍的平均患病率为62/10000,也就是每161人中有一例。这跟美国每59人中有一例孤独症相比是有相当大的差异的。评估孤独症患病率的研究中,目前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使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对“孤独类”障碍的DSM-Ⅴ定义与WHO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ICD-11)定义接轨。两者目前仍然是不一致的。当然,等这两个定义一致之后,可能又把孤独症的标准给挪动了。本文译自 ,由译者 八角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6.研究课题,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方法,途经和研究成果各是什么含义?

研究课题是指一个范围比较大的内容(广泛);子课题是指这个范围比较大的内容的几层次或几段(分写);研究目标是指这个范围比较大的内容的讨论结果所达到的预期效果,研究方法是指求出这个范围比较大的内容的讨论结果所达到的预期效果的方法;途经指这个内容的某一方面(叙事的)的经过;研究成果是指最后得出的结论(既答案)。

7.线粒体缺陷与自闭症有关系吗?

自闭症虽不是生理上的疾病,确是会对心理造成严重影响的病症。一个拥有自闭症小孩的家庭,全家生活也会因此受到诸多影响。自闭症的表现多种多样,许多人把自闭症看成是种谱系障碍,而不是一种单一的、有明确界定的症候群。同时,自闭症表现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们很难找出引起自闭症的确切原因。有很大的声音说,自闭症受遗传影响。但还不清楚其遗传图谱。还有假说:麻疹疫苗会导致自闭症。不过这种设想现在被证明是错误的。还有一种假设:自闭症产生过程中会有线粒体缺陷。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供应站。它们分解糖分子,将能量转化、释放成能用于生化反应的形式。导致线粒体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破损的基因、环境的影响、或者两者的结合。神经细胞需要很多能量,因此线粒体缺陷一定会影响神经元。研究者分析了一些自闭症儿童的线粒体。他们的研究方法是从这些儿童的血液中提取淋巴细胞,因为显然不可能从他们的大脑中抽取神经细胞来做研究。而淋巴细胞与神经细胞一样要用大量能量,因而十分倚重线粒体。在检测了淋巴细胞线粒体的活性后发现:自闭症儿童的线粒体的平均氧消耗低于对照组,也就是说活性较低。他们细胞线粒体的NADH氧化酶只用到了常人所需的氧气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八名儿童的NADH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值。这表明自闭症儿童的大脑暴露在很大的氧化压力下,可能会造成累积损害。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次的研究选取的样本较小,而且线粒体疾病比自闭症罕见多了。而且,此前的一个类似实验中,自闭症与线粒体障碍的相关性并没有这么大,说明线粒体异常不是自闭症的唯一原因。还有一点很重要,像这一工作类似的研究只是发现自闭症与线粒体障碍存在相关性,但不是因果关系,可能有第三种因素既造成了自闭症又影响了线粒体。有关自闭症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行。

8.自闭证怎样去治疗...

自闭症的治疗自闭症的神经心理机转身体病因病理解剖病因或遗传上的病因都尚未突破而在治疗方面也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但是已知有一些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自闭症的症状将几类常被提到的疗法简介于下.1. 药物治疗关于自闭症的药物治疗可分根本治疗症状治疗和相关精神疾病的治疗来介绍.自闭症的根本治疗尚未出现目前尚没有任何药物或任何方法可以根治自闭症.虽然没有根治的药方但适当使用药物可以有效改善自闭症的部分症状.在试验过的许多药物中传统抗精神病剂是研究最多的.这一类药物都有遮阻多巴胺受体而降低多巴胺作用的效用对于精神病病人的妄想幻觉亢奋症状有显著的疗效.由于自闭症患者的行为怪异外人难以理解所以试以抗精神病剂治疗结果发现虽不能改变自闭的现象但能降低病人的过动躁动不安退缩肢体的常同怪异行为抽搐和攻击行为.这一类的药物种类很多较常使用的是而在日本最常使用的是pimozide也有研究结果显示pimozide略优于但也比较容易出现心电图变化的副作用因此较常使用.然而不论使用何种抗精神病剂长期使用于儿童极易出现神经副作用.有数种非典型抗精神病剂上市它们兼具遮阻多巴胺受体及血清素(serotonin)受体的作用它们和传统抗精神病剂比较明显的减少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却有相同的治疗作用因而逐渐取代传统抗精神病剂的地位.台湾目前较常使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剂有和clozaril这些药物最大的缺点是会使人发胖尤其clozaril最为明显此外这些药物单价是传统抗精神病剂的数倍至数十倍因此其使用受到剑局严格的管制.第二类试用于自闭症患者的药物是三环抗郁剂又兼具抗强迫症的.由于自闭症的同一性(固执性)行为和强迫症的现象相似而引发试验的动机.研究发现青少年和成人自闭症患者约一半的症状获得改善尤其是减少攻击行为躁动不安和同一性反复的行为.然而研究亦发现较大剂量时有影响心脏传导的副作用而且它对婴幼儿和儿童的疗效不如青少年和成人.近年来数种副作用较小的新型抗郁剂也像有选择性遮阻血清素受体的作用因此也试验于自闭症发现能有效降低攻击行为和减少同一性反复行为.有的研究也发现能减少自伤行为和促进学习但也有研究报告常因引发过动激动攻击行为而停药.目前在台湾上市的和都属于这一大类它们在文献报告的多寡就是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的.第三类药物是鸦片拮抗剂它是可以遮阻吗啡受体的药.这是因为自闭症患者退缩不理人的症状和鸦片成瘾者症状类似以及自闭症患者对痛觉很不敏感使人怀疑有不正常的脑啡作用而试用的.刚开始的个案报告呈现正面效果但后来个案较多的有对照组的研究则证实能减少过动和自我伤害的行为而对不理人的行为并无疗效.这些年来有二种药曾引起病人家属和治疗人员很大的兴趣但最后都证明没有效这就是和secretin(肠促胰激素).由于30~40%自闭症患者血清素偏高导致前者在八十年代被寄以厚望早期报告能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并提高智商大规模九个医学中心的联合研究也报告有效但后来被批评研究法不当而后来的双盲试验则证明对自闭症无效fluramine更因可造成心脏瓣膜的疾病已于1997年下市.Secretin则是1998年之后的新宠.它是用来诊断婴幼儿某些肠胃疾病的试剂1998年首先报告有自闭症幼儿接受该诊断试剂后语言和社会互动都有明显的进步.由于媒体及网络传播它迅速引起家属强烈的兴趣燃起根治自闭症的希望但希望随即幻灭1999年的二篇研究报告已确定secretin对自闭症无明显疗效.自闭症患者的怪异行为很多大体上都可将它归纳于「同一性」这个特征包括抗拒环境的变化固守衣食住行的常规对某些事物的偏好对某些感觉刺激特别偏好或敏感或反复的动作等行为.少部份(尤其是高功能的)患者到青少年发展成强迫思考和强迫行为而和强迫性精神官能症相似.有时极强的偏好和强迫思考病人又不能清楚的描述这些经验会使没有经验的医师将之误为妄想症状而当作精神分裂症来治疗.一般而言这些怪异行为次数太频繁或反应太强烈而干扰学习或日常生活时可以考虑以或其它血清素拮抗剂等治疗若无效或出现攻击性行为自伤行为时可考虑使用或非典型抗精神病剂治疗.

不完美的天使存在着这些缺陷,自闭症研究方法,14种有效的自闭症干预手段,2020年度盘点:自闭症领域研究突破!,一个高功能自闭症教授告诉我们,为什么人类不能消灭自闭症,关于自闭症的10个常见误解,孤独症的门槛被降低了吗?,研究课题,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方法,途经和研究成果各是什么含义?,线粒体缺陷与自闭症有关系吗?,自闭证怎样去治疗...??是需要我们去了解熟知的,我们需要用爱,用希望去陪伴、呵护他们,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逐渐蜕变,成就完美的未来!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热门课程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